金融羞耻,还是金融羞辱

来源:重要的是经济

三天不学习,又有新名词。

你好,我是徐瑾。今天聊点新知识。最近有个词浮上水面,“金融羞耻”。

你听过么?

如何理解这个词?简单粗暴地说,可能就是做金融的,觉得自己没用且贵,可能还坏。

这个词的流行和一个商学院的毕业典礼发言有关。

“一些人开始认为金融业毫无价值,因为金融似乎不是硬核科技,认为金融业是可有可无的交易成本;有些金融从业人员,包括我们的一些同学和校友,甚至产生职业羞耻心。”

这个分享来自上海高金的副院长。当然,他的本意是让金融人们抬起头来,不要羞耻。

不过,直接效果是,不少人似乎更羞耻了。

有人就回复——

不能为国造芯片,可不是羞耻么?

在金融整顿的风头,这个名词的流行自然有其背景,退奖金以及降薪等消息层出不穷,可以说人人自危。

如何看金融羞耻?为什么会诞生?

你要理解金融业遭遇的一切,和地产教培有些类似。

前些天,有朋友写了不少洋洋洒洒的论著,谈了这是对于金融自由化的一次清算之类。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但也没有点到核心。

坦白说,过去的金融自由化,徐瑾经济人没见到,但对比过去,今天情况确实有点日趋严肃。

但是,如果是你是一个韭菜,好像不太需要理解甚至同情镰刀怎么想,更重要你自己怎么想。

当一个人遭遇外部打击的时候,一般会出现两种情况,要么就是积极反抗,要么消极反抗。

当然,如果外部能量太过强大的时候,可能会进入自我谴责甚至攻击模式。

于是,这就出现现代人最喜欢说的精神内耗。对于旁观看客而言,往往会演化为受害者有罪论。

这也是金融业中不少人自我感觉不好原因。但是,问题真的全然是他们的问题么?

这就到第二点,金融业到底有没有问题,问题在哪里?

金融业有自身的问题。资本的逐利逻辑,使得这个行业必然追求利润,如果你不贪婪,那么你可能不太适合资本市场。

我曾经问过不少金融业的朋友,你觉得你的最大优势是什么,凭什么可以拿那么多钱?

越是道行浅的,越是会自信地回答,因为专业啊。问题是,一个东西难和一个东西能卖出价格,一直是两回事。如果专业可以赚大钱,那么就不会出现研究原子弹的不如茶叶蛋赚钱的情况。

不过,如果是老江湖,回答就不一样,你懂的。

我曾经问过一个顶级的银行家,你觉得你的薪酬合理么?

他回答很巧妙——

我觉得比起科学家之类,确实高了,但是放在行业中,很合理。

不过,一个人怎么说,未必等于他怎么做。嘴上谈道德的人,做事未必那么地道。他的后面故事也很有趣,金融羞耻,还是金融羞辱这就不展开了。

回到中国,金融业不少是依赖牌照的生意,老法师都懂。

牌照意味着限制进入甚至垄断,这对从业人员其实是保护,本身确实有些原罪,很多时候就进入“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情况。

信息不对称,是多数行业的立身之本,大作家萧伯纳就说,专业就对于外行的糊弄。

不过,要识别糊弄,你也得专业一点。

如果你记忆长一点,应该知道前些年银行最喜欢表态——

赚钱赚得都不好意思。

不过,决定金融业发展,核心并不是金融业人员的薪酬,而是他们创造什么。

金融业未来会如何?一句话,金融强则国强。

这是从荷兰到英国甚至美国崛起过程中,已经论证过的道理。至于金融弱导致反面案例,也很多。

金融的本质是信用,金融业本身就是发现风险利润,并且为之定价的行业。从这个意义而言,李院长说的没错。

很多人一直有种迷思,觉得金融是虚拟经济,金融赚钱就等于从实体分好处。这种想法是不对的。

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分类就很无语,互联网是不是虚拟经济?

其次,实体经济好就一定好么?要说实在,最实在就是钢筋水泥的房地产,但是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内,都捅出来不少篓子。

金融业需要监管么?自然是需要的,但是应该让专业的人用专业方式来管,毕竟同行更容易知道对方软肋在哪里,也知道如何动刀子不会伤害到经济命脉。

一句话,单单拎出金融业来示众,这不是金融羞耻,这是金融羞辱。

老实说,徐瑾经济人也有羞耻的时候。

比如面对疫情中的李医生和胡永平这样的人,我很惭愧自己不够勇敢。

再比如,最近新京报报道的夺命油的事,我为别人羞耻。

职业上的羞耻感?真的完全没有,该说都说了,不该说也说了,我付过良心税了。

羞耻感很宝贵,要用在该用的地方。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