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至27日下半年首场寒潮和大范围雨雪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将上演冷暖大逆转,“雨雪+降温+大风”组团来袭。此次寒潮有哪些特点?影响范围有多大?北京会受到哪些影响,有望迎来“初雪”吗?
Q1:此次寒潮影响范围有多大?
中央气象台24日继续发布寒潮蓝色预警和大风蓝色预警。预计24日至25日,西北地区东部、内蒙古大部、华北、辽宁、黄淮中西部、江淮西部、江汉等地大部将先后降温6~10℃,甘肃河西、青海北部、内蒙古中部、华北北部等地部分地区降温可达12℃以上。青海、甘肃河西、宁夏、内蒙古、陕西中北部、山西、河北北部、辽宁北部、黑龙江东部等地部分地区将先后有5-6级、阵风7-8级的大风。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董全介绍,此次寒潮影响范围广、强度大,主要由于冷空气聚集的能量比较强。其中,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北部、内蒙古及东北地区等地降温12℃到14℃,局地降温16℃以上,大兴安岭降温可能达到18℃以上。
图片来源:中国天气
28日前后,最低气温0℃线将南压至长江中下游一带。过程期间风力较大,部分地区阵风可达7级以上。同时,北方地区将迎来降雪、雨转雨夹雪或雪过程,尤其是内蒙古中东部、黑龙江等地降雪较强,将迎来大到暴雪、局地大暴雪。
北方此轮过程的气温低点大多集中在27日前后,南方气温低点主要集中在27日至28日前后。届时,东北最高气温将全线跌破冰点,华北北部最高气温也将跌破冰点,华北中南部、黄淮多地最高气温只有个位数。
图片来源:中国天气
中央气象台气象分析师胡啸介绍,24日寒潮前锋已经推进到了甘肃、内蒙古西部等地,24日寒潮将会继续影响西北地区东部。25日到27日中东部地区气温也会显著下降。从影响上来看,此次寒潮有三个特点:
1.气温降幅大体感变化明显;
2.大风持续时间长;
3.降雪范围广。
实际上,今年进入11月以后,我国也经历了两次冷空气过程,但冷空气强度比较弱,所以没有像此次一样达到寒潮标准。专家介绍,从时间上看,今年的寒潮相比往年来说时间差不多,基本上每年的寒潮都会在11月份出现,不过每年寒潮出现的时间跨度比较大,有时候11月初,有时候11月末甚至12月初都有可能。
Q2:对北京有哪些影响?有可能迎来初雪吗?对周一的早高峰影响大吗?
≥北京市气象局官网消息,11月24日,北京发布寒潮蓝色预警。
图片来源:北京市气象局官网
受强冷空气影响,预计25日至27日北京地区将出现寒潮天气。24日夜间至25日中午有一次明显的雨雪天气过程,平原地区为雨转雨夹雪或雪,山区有中到大雪,局地暴雪;雨雪后大风降温,25日白天至27日白天平原地区阵风6、7级,山区阵风8级左右;最低气温降幅可达8℃,26日、27日夜间平原地区最低气温将降至-5℃左右。
受此次冷空气和偏南暖湿气流影响,11月24日夜间至25日中午,北京将会有一次明显的雨雪过程,这次降水过程相态会比较复杂,“山区是降雪,北京的西部、北部地区是雨夹雪转雪,城区和平原地区大部分时段以雨为主,但是在25日早晨会转为雨夹雪。”北京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赵玮介绍。
整个雨雪天气过程会在25日中午前后结束。整体来讲,山区降雪可以达到大雪量级,这场雨雪对于城区来讲,主要是会引起道路湿滑,没有明显的结冰现象。
雨雪天气过后,25日到27日还会有三四级的偏北风,阵风在6级左右。气温会明显下降,尤其是26日和27日,最高气温会降到3℃,27日夜间最低气温会降至-5℃。
北京是否有望迎来初雪?北京往年初雪日最早为10月31日,出现在1987年。根据1961年至2022年初雪日期统计,平均初雪日为12月3日。
气象部门表示,在气象学上,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之一的第一个降雪日定义为该年北京地区的初雪日:全市20个人工站中多于10个站点观测到有降雪现象;城区5站(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观象台)均观测到有降雪现象,或城区5站中的3个或以上站点观测到有降雪现象,且至少1个站降雪量大于等于0.1毫米。
正因如此,只有北京大部分地区出现降雪时,才能算得上初雪。所以即便山区飘雪、有积雪,但还未能达到北京初雪的标准。初雪还要再等等。
雨雪天气对明天早高峰交通出行有明显不利影响,外出请随身携带雨具,注意防寒保暖和交通安全。
周一早高峰通勤、通学、就医等出行需求集中,叠加雨雪天气导致路面湿滑、能见度低等不利因素影响,预计25日早高峰城市路网交通压力大,8:00-8:30将达严重拥堵级别。
图片来源:北京市交通运行监测调度中心
早高峰期间,城区东西部环路南向北方向、北部环路双向,西直门北大街、圆明园西路、阜石路、莲花池东路、菜户营南路、黑泉路等主要联络线,京藏西三旗桥南至上清桥、北沙滩至健翔桥北,京承吉祥寺桥南至来广营大桥、北湖渠桥至望和桥以及京开西红门至新发地、京港澳五环立交至大瓦窑桥、京新西二旗桥至箭亭桥、首都机场高速温榆桥至五元桥、京通快速双会桥至四惠桥等高速公路进京方向部分路段车辆行驶缓慢。德胜门、马甸、航天桥、莲花桥等区域交通压力集中。
Q3:雨雪将至,北京做好哪些应对工作?
北京市扫雪铲冰指挥部办公室(市城市管理委)强化指挥调度,各区、各专业作业单位迅速响应,值班值守人员全部到岗,坚守岗位,全力以赴做好扫雪铲冰准备工作,保障市民出行安全。
今年扫雪铲冰工作有新变化,北京试点少用、不用融雪剂。此次雨雪天气是新规实行后的第一次“考验”。
≥北京市城管委介绍,在此次雨雪天气中,城区和平原地区以清扫路面积水为主,并开展扫雪铲冰作业演练,不使用融雪剂;山区结合路面积雪情况实施扫雪铲冰作业,精细规范使用融雪剂,确保交通出行安全。
各区、各作业单位坚持“以雪为令、闻雪而备”,组织作业车辆和人员进行备勤,根据雪情和环境温度,见机而动。
以机械扫雪为主,采用滚刷、雪铲、除冰除雪车、深度保洁车、融雪车等专用除雪设备,实施小循环、高频次编组作业。
新京报记者了解到,全市共备勤3.5万人,扫雪铲冰车辆5121辆,机械除雪设备4679台套,人工除雪设备41.6万个。
Q4:和常年相比,今年寒潮来临时间是否偏晚?
“今年寒潮出现的时间和往年相比差不多。基本上每年首场寒潮都会在11月份出现,只是不同年份时间跨度较大,有时候在11月初,有时候在11月末甚至12月初。”董全说。本次寒潮过程后,南方大部地区气温将由前期偏高转为偏低1℃至2℃。中央气象台发布的中期天气预报显示,12月2日前后,有新一股冷空气影响中东部大部地区,气温普遍下降6℃至8℃,北方地区局地降温10℃以上。
Q5:今年冬季气候如何?是暖冬还是冷冬?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此前发布的冬季气候趋势预测,今冬全国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降水呈北多南少分布。但需注意的是,气温偏高和暖冬并不等同,气温偏高是较常年平均状况而言,暖冬则有严格判定标准。此外,气温偏高是指整个冬季总体的气温状况,不排除中间出现短期寒潮降温的“小插曲”。
根据国家标准《暖冬等级》《冷冬等级》,冷冬/暖冬的判定都是用冬季三个月的平均气温作为判定的基本要素,通过冬季平均气温与其常年值的差值(距平)与标准差(描述序列偏离其平均状况的统计量)来判断。
中国气象局表示,今年冬季(2024年12月至2025年2月),全国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但季内气温冷暖起伏显著,发生过程性强降温的可能性大。其中,冬季东北中北部、内蒙古大部、西北地区中东部、新疆北部等地可能出现阶段性强降温、强降雪过程,冬季西南地区东南部、华中西南部、华南西部可能出现阶段性低温和雨雪冰冻天气。
根据暖冬判定标准,1951年至2018年,我国共出现20个全国性暖冬年。值得注意的是,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我国暖冬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了。在1951年至2018年出现的20个全国性暖冬中,有18个出现在1985年以后。
我国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影响因素也较多,即使在暖冬,也会有阶段性的冷,寒潮和大雪都不会缺席。比如,2016年冬季虽然是1951年以来最暖冬季,但仍遭遇了4次大范围冷空气过程,局地降温幅度超过16℃。目前来看,今年冬天仍然会有过程性强降温,需要密切关注临近天气预报和预警,防范阶段性低温雨雪天气过程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
Q6:寒潮来袭如何应对?
防寒保暖,及时添衣
内衣穿贴身的,中间秧松柔软的。外衣的手腕、脚踝位置都要收口,防止热量流失。头、颈、脚都是最怕冷的地方,帽子、围巾、保暖鞋袜也可以安排上。
出行当心路滑跌倒
雨雪天路面湿滑,可换上有凹凸深纹的防滑鞋。在湿滑路面可以走企鹅步,全脚掌着地,小步慢行,保持固定步调,双手来回摆动,保持平衡。
雪天加大行车间距
出行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如自驾出行,注意减速慢行,拉开车距,别来回变线超车。也可为爱车提前更换冬季防滑轮胎或加装防滑链。
电器使用别超负荷
不要长时间使用取暖设备,保持安全距离,避免同开多个取暖设备,以降低电源的负荷。
资料来源:新华社、央视新闻、中央气象台、中国天气、气象北京、北京市交通运行监测调度中心、新京报
编辑常江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