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旅邮”中品读“美好江苏”

yezi1699 经验 2024-11-30 3 0

    游客打卡中山陵主题邮局 黄昱东 摄

    手写一张“梧桐大道”明信片,在中山陵脚下感受“深秋有信,落字为安”的仪式感;盖一个夫子庙风景邮戳,在“南京邮政第一局”把“状元伴手礼”寄回家……如今在江苏,到景区邮局体验一下“车马慢、书信远,一生只够爱一人”的慢时光,正成为市民游客开启“旅邮”的新仪式感。

    前不久,南京市的中山陵主题邮局在开业一周年之际,推出了《璀璨钟山》钟山十八景邮票文化册,设立中山陵主题邮局研学基地,并启动为期一个月的“游邮研学趣味体验系列活动”。

    中山陵主题邮局是南京市首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主题邮局,邮局门口立着的墨绿色邮筒和摆放着的邮政送信老式自行车,颇具年代感和辨识度。邮局西北面文化地名墙,是游客扎堆打卡的“南京网红墙”之一,邮局门前设立了结合景区四季特色风光的邮票取景拍照框,到此合影的游客络绎不绝。邮局内部还有时光慢递、声音邮亭、咖啡轻食、DIY特色纪念品制作等服务。

    同时,中山陵主题邮局还通过多种活动吸引客流,提升到店率,比如,今年春节期间,中山陵主题邮局联动其他主题邮局,共同开展“辰龙迎好运,龘龘邮金陵”新春主题邮局打卡活动,玩转City walk与盖章式旅游,吸引游客体验“旅邮”。

在“旅邮”中品读“美好江苏”

    自去年11月开业以来,中山陵主题邮局单日最高客流达1000人次。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南京市建邺雨花区分公司邮政业务部经理倪建树介绍,中山陵主题邮局围绕“钟山十八景”打造了数十款精美明信片、邮折系列产品,推出了近200款特色文创产品,不仅成为南京钟山风景名胜区文化建设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也带动了文旅消费。目前,中山陵主题邮局内咖啡轻食的总销售额已达100多万元。

    除了中山陵主题邮局,南京还有夫子庙主题邮局、南京博物院主题邮局、生肖主题邮局等。在有着“最美火车站”之称的南京火车站外,来自天津的管先生手捧一杯邮局咖啡,登上火车站观景平台,欣赏玄武湖与城市天际线。“这里是小红书推荐盖章点,我在离开南京之前特意把行李存好,过来盖纪念章,落日下的南京太美了。”管先生说。

    邮票是怎么诞生的?中国的第一枚邮票是什么?邮票上曾经出现过哪些跟南京相关的元素?近几年,随着主题邮局的走俏,在南京,围绕邮文化开展的研学活动也受到学生们的青睐。

    南京集邮协会青少年集邮社团主理人储钰杰介绍,邮文化包含集邮文化、书信文化和阅读文化,在当前这个快节奏的电子时代,爱好集邮、写信的年轻人越来越少,针对这一情况,南京邮政创建了“南京集邮协会青少年集邮社团”,以南京生肖主题邮局作为主要的邮文化研学阵地,长年开设“一封信的旅程”“邮票上的百科全书”等研学课程;同时,通过“邮票上的南京”“跟着邮票去旅行”“南京邮政暑期夏令营”等研学活动,带领学生走进南京国防园、牛首山文化旅游区、南京陵园邮局、六朝博物馆等景区、文博场馆,让学生们在读走中了解邮文化和南京历史。

    目前,南京集邮协会青少年集邮社团已有成员2000多名,研学课程每次一经推出就受到学员们的关注。随着中山陵主题邮局研学基地落成,南京邮政将结合集邮文化季、新邮预订、生肖贺岁等文化活动,将中山陵主题邮局研学基地纳入南京邮政现有研学体系中。同时,结合中山陵鲜明的文化、景观、历史及红色教育资源,南京邮政还将逐步打造配套的研学教育品牌,以“研学+文旅”为切入点,稳步提升中山陵主题邮局研学基地发展质量。

    在江苏,还有无锡鼋头渚“樱花”邮局、苏州狮子林的园林驿站邮局、盐城大纵湖东晋水城邮局等入驻旅游景区的主题邮局。其中,“樱花”邮局每年限时开放,外观设计也贴合樱花主题,同景区景色有机融合,成为游客赏樱路线上的“打卡点”。特别是每年鼋头渚“樱花节”期间,“樱花”邮局还为游客提供樱花主题明信片等邮政文创产品,定制樱花主题限定邮戳,让樱花经济“花期”更久,同时也进一步输出无锡的秀丽风光及文化创意。

    盐城大纵湖东晋水城邮局内设文创展示区、邮政服务区、文旅休闲区,以民国邮局为造型,展示出东晋古城的历史文化、里下河水文化、盐城特色文化。盐城大纵湖东晋水城邮局还会线下定期举办“把美丽盐城寄出去”活动,依托丰富多彩的邮文化文创及各类助农产品,吸引广大市民游客前来体验。

    截至目前,江苏已有旅游景区主题邮局93个,其中69个设在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逐渐形成“苏写美好”旅游景区主题邮局服务品牌。

    今年4月,“苏写美好”江苏主题邮局旅游景区综合服务方案发布会在南京举办,此次发布的综合服务方案涵盖主题邮局“人文创新融合、助力文旅消费、服务乡村振兴、展现大美江苏”四个方面,包括不断推动邮文化与各地人文主题文化创新融合,满足人民休闲娱乐需求、感受文化魅力,打造城市文化体验空间,展现人文美好;以场景创新、活动赋能、便民服务、业态叠加等助力文化和旅游消费提质升级;以“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四流,破解乡村“融资难、销售难、物流难”三难。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