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诊断学考研较好的招生院校有哪些 临床医学考研接受调剂的院校有哪些

yezi1699 百科 2023-12-08 404 0
问题描述 临床检验诊断学考研较好的招生院校有哪些

推荐答案

全国共有20所招收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研究生的学校参与了排名,其中排名第一的是重庆医科大学,排名第二的是上海交通大学,排名第三的是北京大学, 下面是中山大学、四川大学、中南大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是临床医学所下属的重要二级学科·包括微生物检验,血液学检验,临床检验基础,生物化学检验,脱落细胞学,寄生虫检验,分子生物学检验,免疫学检验等数个三级学科。

全国高校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排名如下:重庆医科大学全国第一,北京大学全国第二,上海交通大学全国第三.全国约近一半的检验博士为重庆医科大学所培养.

是对取自人体的材料进行微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化学、遗传学、血液学、生物物理学和细胞学等方面的检验,为预防、诊断、治疗人体疾病和评估人体健康提供信息的一门科学。

其他回答

临床医学考研接受调剂的院校有哪些

临床医学考研接受调剂的院校有:

北京: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学院、首都医科大学。

广东: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医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南方医科大学。

贵州:遵义医科大学、贵州医科大学。

安徽:蚌埠医学院。

河北:河北大学临床医学院、河北工程大学临床医学院。

江苏:江南大学无锡医学院、南通大学医学院。

河南:河南科技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大学。

临床医学调剂常识:

临床医学调剂一定要与第一志愿专业相同或者相近,应在同一学科门类范围内。

原则上应在同一个一级学科下,即一志愿报考专业代码与申请调入专业代码前4位应一致,比如一志愿报考100200临床医学、100201内科学、100202儿科学、100203老年医学、100204神经病学、100205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100206皮肤病与性病学。

100207影像医学与核医学、100208临床检验诊断学、100210外科学、100211妇产科学、100212眼科学、100213耳鼻咽喉科学、100214肿瘤学、100215康复医学与理疗学、100216运动医学、100217麻醉学、100218急诊医学。

对于医学学科门类一志愿报考临川医学专硕的同学可以调剂到学硕专业。但每个学校调剂的政策和要求不同,需要结合具体的学校具体分析。具体的调剂方法可以详看调剂第4部分调剂方法。

百度百科-临床医学考研

对于考研的同学来说,专业是很重要的,只有深入了解了所要报考的专业,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接下来几期上海中公考研网会针对上海地区的院校专业给大家做简单的介绍,本文为大家整理了“2019考研:同济大学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介绍”的相关内容,以供同学们参考。

临床检验诊断学是一门涉及多专业的边缘学科。其任务是用实验手段对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以及组织细胞等标本进行检验以获得反映机体功能状态、病理变化或病因等资料,协助临床明确疾病的诊断,观察病情,判断预后等;也为开展医学研究提供技能和数据资料,是联系基础与临床的纽带。 本专业的培养重点有两个方面:一是实验室技术,二是临床医学实践。随着生物技术的进展,分子生物学、流式细胞术和色谱分析等高端技术在临床实验室广为应用,实验越来越精细复杂。所以从事本专业应该熟练掌握各项实验操作技能,同时要具备扎实的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检验医学的科研成果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发病机理,还可探索疾病的早期诊断、随访监测和判断预后。 本硕士点现有教授5名,副教授4名,具有博士学位者4名,硕士学位者8名。科研设备齐全。研究方向涵盖肿瘤、血液学、病原微生物及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及发病机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上海市科研项目4项、其它科研项目多项。近年来在权威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8本,获国家级科技成果三等奖1项、省部级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四等奖1项,获发明专利2项。 本学科专业所授学位为:医学硕士学位。

一、培养目标

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纪守法,明礼诚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人格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实事求是、有社会责任感、事业心和奉献精神,有志于为祖国的医学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2、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与专业课题相关的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的进展。 3、培养能够独立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完成相关科研工作。 4、掌握一门外语的听、说、阅、写。 5、具有良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6、锻炼身体,保持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

1、恶性肿瘤发病机制、早期诊断及其检测方法学研究; 2、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3、血液免疫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4、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实验诊断及防治的应用基础研究; 5、病原菌耐药机理和快速检测。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最近发表